微信图片_20231007103822.gif

微信图片_20231007103822_1.jpg

9月25日,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浦江创新论坛——机器人创新科技论坛在闵行区“大零号湾”举行,论坛旨在为机器人交叉学科发展的创新路径助力、为“大零号湾” 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贡献新智慧。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骆大进、上海市闵行区副区长赵亮、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张兆国出席并致辞,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小勤主持开幕式。视比特海外事业部总经理于宏受邀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,深度分享了视比特工业智能的开拓创新之路及其自研“AI+3D视觉”先进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落地应用。

1、瞄准智能制造关键要素全力助推工业智能化

微信图片_20231007103823.jpg

于宏介绍道,我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,工业自动化水平逐步提升,但仍面临诸多挑战,尤其是中小批量柔性生产、复杂生产调度安排等高难度应用场景,仍大量依赖重复性的人工作业。

微信图片_20231007103823_1.jpg

一直深耕工业智能化的视比特机器人,瞄准计算机视觉、工业软件、机器人等智能制造关键要素,不断创新突破,自主研发了基于AI+3D视觉、软硬一体化的智能产线、智能机器人工作站、视觉量测专机等,持续为各行业提供高品质、低成本、 快交付的工业AI产品与全栈智能解决方案。

2、“AI+3D视觉”替代传统模式助力智慧工厂柔性生产

重工制造业是当前重体力劳动需求量最大的行业之一。动辄十几米长、数吨重的工件以及复杂的生产需求,人工作业不仅生产效率低且人力成本高,同时恶劣的工作环境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,智能化升级改造面临巨大挑战。

微信图片_20231007103823_2.png

微信图片_20231007103824.png

微信图片_20231007103824_1.jpg

3、攻克在线量测技术难关提升工业生产品质管控

于宏提到,柔性制造让生产线能够灵活地适应多品种、小批量、快交付的生产需求,极大地缩短了生产周期,提高了生产效率。与此同时,柔性自动化产线对产品的质量管控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。

传统工业质检主要由专业质检工人操作,据统计,每天产品线上进行人工测量与检测的工人数量超350万人。然而,人工检测效率低、耗时长、稳定性差,仅能实现离线测量,难以匹配当前日益增长的在线生产需求。

微信图片_20231007103824_2.jpg

微信图片_20231007103825.jpg